首頁 > 母嬰物品 > 故事音樂 > 2020五月初五端午節的習俗有哪些 端午節來源習俗介紹

2020五月初五端午節的習俗有哪些 端午節來源習俗介紹

來源:媽媽百科網    閱讀: 1.9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農曆五月初五端午節就要到了,說到端午節第一個想到的就是吃糉子、賽龍舟了吧,還有就是偉大詩人屈原,但是端午節作爲傳統節日自然還很多有趣的風俗習慣,下面本站小編帶來端午節來源習俗介紹。

2020五月初五端午節的習俗有哪些

端午習俗內容豐富多彩,全國各地因地域文化不同而又存在着習俗內容或細節上的差異。這些節俗圍繞着祭龍、祈福、攘災等形式展開,寄託了人們迎祥納福、辟邪除災的願望。

傳統的節日儀式與相關習俗活動,是節日元素的重要內容。端午節期間通過各種傳統民俗活動展演,既能豐富羣衆精神文化生活,又能很好的傳承和弘揚傳統文化。

2020五月初五端午節的習俗有哪些 端午節來源習俗介紹

端午節的習俗:

1、吃糉子

端午節這一天,糉子成爲了飯桌上必不可少的一道美食。這一天家家戶戶開始包糉子,現在糉子的口味也是多種多樣,根據各區域的不同,口味也各不相同,其實糉子最開始並不是專門紀念屈原的,而是爲了祭祀祖先神靈的,後來屈原報國無門,最後含恨投入汨羅江,這一天正好是陰曆的五月初五,人們爲了不讓河中的魚蝦吃掉屈原的身體,於是就向江中投入糉子,後來就慢慢的形成了這一習俗。後來端午節吃糉子逐漸盛行開來,於是端午節吃糉子就成爲了紀念我們偉大的詩人屈原,這也是對他的懷念。

2020五月初五端午節的習俗有哪些 端午節來源習俗介紹 第2張

2、懸艾

懸艾民諺有云“清明插柳,端午懸艾”,可見人們對這個習俗的重視程度,在中國的一部分地方,到來端午節家家戶戶都要懸艾,以菖蒲、艾條插於門眉,懸於堂中,而據民間說有驅邪避禍的作用。端午懸艾的習俗在《史書》上也有着記載:“端午插艾”、“手執艾旗招百福”“懸於門上,以祛毒氣”;這些活動寄託了人們關於艾草的美好願景,期盼通過艾草,能夠讓自家驅邪避害,多福安康的思想。

3、賽龍舟

賽龍舟,是端午節的主要習俗。相傳起源於古時楚國人因捨不得賢臣屈原投江死去,許多人划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後,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之後每年五月五日划龍舟以紀念之。借划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身體。競渡之習,盛行於吳、越、楚。

2020五月初五端午節的習俗有哪些 端午節來源習俗介紹 第3張

其實 ,“龍舟競渡”早在戰國時代就有了。在急鼓聲中劃刻成龍形的獨木舟,做競渡遊戲,以娛神與樂人,是祭儀中半宗教性、半娛樂性的節目。

後來,賽龍舟除紀念屈原之外,在各地人們還付予了不同的寓意。

4、佩香囊:

端午節小孩佩香囊,傳說有避邪驅瘟之意,實際是用於襟頭點綴裝飾。香囊內有硃砂、雄黃、香藥,外包以絲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絲線弦扣成索,作各種不同形狀,結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瓏可愛。

5、系五彩繩

端午節這一天,早上一起來,長輩們就會把五彩繩系在小孩子的手腕、腳腕或者脖子上,這是爲了保護孩子們平安。佩戴好五彩繩以後,是不可以弄斷或者弄丟的,據說系五彩繩,對孩子有消災避難的作用,這都是老人對孩子的一種祝福,討一個吉利。

2020五月初五端午節的習俗有哪些 端午節來源習俗介紹 第4張

6、拜神祭祖

拜神祭祖是端午節重要習俗之一。“天地者,生之本也;先祖者,類之本也。”天地是生命的根本,祖先是人類的根本,祭祖是一種傳承孝道的習俗。按照民間的觀念,自己的祖先和天、地、神、一樣是應該認真頂禮膜拜的。因爲列祖列宗的“在天之靈”,時時刻刻的在關心和注視着後代的子孫們,塵世的人要通過祭祀來祈求和報答他們的庇護和保佑。

7、放紙鳶

放紙鳶在中國南方一帶城市,端午節放風箏也是一種習俗。端午時期,兒童放風箏稱之爲“放殃”。風箏,即紙鳶。它是玩具,在竹篾等骨架上糊上紙或絹,拉着系在上面的長線,趁着風勢可以放上天空,屬於一種單純利用空氣動力的飛行器。

端午節的來源介紹

據《史記》“屈原賈生列傳”記載,屈原,是春秋時期楚懷王的大臣。他倡導舉賢授能,富國強兵,力主聯齊抗秦,遭到貴族子蘭等人的強烈反對,他遭讒去職,被趕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寫下了憂國憂民的《離騷》、《天問》、《九歌》等不朽詩篇,獨具風貌,影響深遠(因而,端午節也稱詩人節)。

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終不忍捨棄自己的祖國,於五月初五,在寫下了絕筆作《懷沙》之後,抱石投汨羅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譜寫了一曲壯麗的愛國主義樂章。以後,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龍舟競渡、吃糉子、喝雄黃酒的風俗,以此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

以上就是2020五月初五端午節的習俗有哪些 端午節來源習俗介紹。更多內容請繼續關注小編。

媽媽用品
寶寶用品
海淘用品
教育資訊
故事音樂
親子游戲
行爲習慣
性格養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