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母嬰物品 > 行爲習慣 > 孩子有拖延症怎麼改善 孩子拖延症怎麼辦好

孩子有拖延症怎麼改善 孩子拖延症怎麼辦好

來源:媽媽百科網    閱讀: 2.5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孩子有拖延症這對於很多家庭來說都是十分不喜歡的,甚至很多家長會給孩子蓋上拖拖拉拉的壞標籤,不過要怎麼改善孩子的拖拉習慣呢,本站小編就來說說吧。

得了拖延症,這可怎麼治

孩子有拖延症怎麼改善 孩子拖延症怎麼辦好

建立因果關係

對於五歲之前的孩子,很多時候他們的磨蹭拖沓並不是刻意的,而是由於大腦功能的不完善和較貧乏的生活經驗,所以要幫助他們建立事物之間的聯繫,澄清對“未來”的概念和感受“不良後果”的體驗。

關於爲什麼我家那皮孩子總在“穿背心”上跟我過不去,後來在一次不經意的聊天中找到了讓我哭笑不得的答案:

我一直有在睡前陪她讀繪本的習慣,有天晚上我們在讀一本關於熊冬眠的繪本,我告訴過她,熊都有厚厚的肚皮,裏面儲存了好多的脂肪,所以可以在冬天不懼怕冷和飢餓。爲了更形象的解釋“脂肪”,我還戳了戳她的肚皮:“喏,就是這裏,軟軟的,圓圓的,裏面都是可以抵抗寒冷的東西(脂肪)。”

後來,皮孩子就記住了,肚子大就可以抵抗寒冷。她本來食量就大,每次吃完飯肚子都是圓滾滾的,潛意識裏她居然也覺得自己有了“熊的力量”,可以抵抗寒冷。所以在我提醒她的時候,她壓根就不沒放在心上。看,這就是孩子的想法,是不是和大人想的完全不一樣?

後來,我反思了自己的做法,也有不恰當的地方。比如,我總是用“零度”這類抽象的物理概念和“天寒地凍”這類成語來告訴她“冷”,她能理解嗎?要知道,我記得自己是初中的時候學物理時老師纔開始講解什麼是“溫度”,而她連幼兒園都還沒畢業。

還有時間概念的表達,我說“五分鐘後要出門”,孩子能理解“五分鐘”究竟是多久嗎?顯然,我們的生活經驗和信息都是不對稱的。

如果我用“你還記得上次你着涼時家裏躺了兩天沒法出去玩,還吃了很多很苦的藥吧?不加背心的話,很容易和上次一樣哦”這種話語,會不會就好一點?這就等於給孩子建立了 “不穿背心等於生病”的最直觀的事物聯繫,上次生病的痛苦會讓她對不穿衣服會怎麼樣的“未來後果”有了最感同身受的體驗。

或者我能指着客廳裏的沙漏告訴她,在沙子都留下去之前我們要出門的哦,這樣會不會更能讓她理解?

所以對於這一類年幼的孩子的拖沓,父母要做的不是催促,而是當孩子的“解讀師”:他明白事物之間的關係嗎?他有時間的概念嗎?他真的能理解這件事情如果不完成造成的後果嗎?我們所有和孩子的溝通,都要從這三個問題出發。

給行爲增加趣味性

孩子有拖延症怎麼改善 孩子拖延症怎麼辦好 第2張

對於五歲之後的孩子,雖然大腦仍未發育完善,但理解能力和生活經驗已經大大增強,這時候再拖延,大多數原因只有一個,就是他們對安排的事情缺乏熱情,或者手頭上有更有意思的事情。不然他們爲什麼玩遊戲的時候不用人催?

在這裏我想給大家普及“時間觀”的概念,其實時間分成兩種,一種是物理時間,就是通俗意義上,能體現在時鐘上的,被安排在我們的日程表裏的幾時幾分幾秒。另外一種是心理時間,就是我們自己感知到的時間。所以我們經常會感覺到,枯燥的會議,繁重的功課作業讓人“度日如年”,但看電視,聽音樂,旅行這些美好放鬆的時間總是過得飛快,流連忘返。

所以爲什麼孩子拖沓?深層次的原因是這些事情雖然只需要兩分鐘,但是乏味,他們的心理時間被延長了,就容易變成煎熬。這時候,核心的解決辦法只有一個,給即將到來的行爲增加趣味性。

比如增加競技性。我的朋友小如是個二寶媽,針對很對孩子都會有的“起牀困難症”,她會讓兩個孩子比賽起牀,甚至還會把起牀,刷牙,洗臉這三件事情變成接力賽,先完成的孩子會先到餐廳,收穫早餐盤上早已準備好的糖果一枚。

她還會在比賽中設置很多有意思的環節,讓孩子感覺到新鮮感。她會在孩子起牀時播放充滿活力的背景音樂,而且每隔一段時間就更換不同的音樂,把牙膏換成孩子渴望已久的海鹽牙膏等,起牀的時候會說“早期的鳥兒有毛毛蟲吃哦,毛毛蟲來咯”,然後把自己扮演成毛毛蟲去撓孩子的咯吱窩。

再比如角色扮演。這是我聽網上一位媽媽分享的督促孩子複習功課的經歷。當孩子盯着書本思想開小差,左顧右盼就是不學習時,她會佯裝成好問的“學生”,請孩子當“老師”,然後向“老師”求教:這道題目我算了好多遍跟答案都對不上,請小老師來講解一下?

還有就是適度誇讚。當孩子完成了一件事情時記得誇獎孩子,這是爲了把自己的積極情緒傳遞給孩子,情緒這東西是能相互影響的,當孩子發現自己不那麼有熱情的事情收到了外界的積極反饋時,他們會認識到自己的價值感,情緒也就被調動起來了。

孩子給你講解了題目,你可以裝作一副譁然大悟的樣子:“哇,老師大人就是博學,這麼一講讓我茅塞頓開吶!”

幫孩子拆解任務

孩子有拖延症怎麼改善 孩子拖延症怎麼辦好 第3張

孩子拖延,還有一種原因是孩子卡在了困境中。這時父母們需要幫助孩子搬走馬路上的絆腳石,他們纔會走得更遠。

最典型的就是寫作業。其實孩子喜歡在寫作業時候拖沓,是因爲有些題目太難了。這時我們就可以建議孩子先從最喜歡的科目,最簡單的那一部分開始着手,循序漸進的積累成就感和積極的情緒。

我還記得曾經在網上看到的一個例子,爸爸陪女兒寫作業,女兒一直磨磨蹭蹭的,最好快到睡覺時間了女兒也沒有做完,爸爸發火了,女兒看到爸爸的臉色,“哇”的一聲哭起來,從女兒的敘述中爸爸才知道,原來是自己工作太忙了,偶爾才陪女兒一晚,女兒想要爸爸多多的陪伴,以爲寫完作業爸爸就不陪自己了,所以最好的辦法只有拖着不讓作業寫完。後來爸爸和女兒約定:“以後女兒寫完作業之後,會有一個單獨的陪伴孩子玩的時間”……

這個例子告訴我們,關於任務的拆解,需要父母們多留心觀察,才能找出孩子目前的困境。所以父母們不妨先摁耐住着急的心態,多問孩子一句:“是遇到什麼困難了嗎,有什麼是爸爸媽媽可以做的?”

用提醒代替催促

知乎大V萌芽曾經說過,拖拉這件事情本身並不會影響孩子的成長和性格,但是我們面對拖拉的教養方式會影響。大部分孩子越來越拖拉,恰恰是因爲我們的處理方式跑偏了。

仔細觀察,我們身邊都不乏這樣的例子,父母越催促,孩子就越拖沓。這種現象的成因,是因爲父母催促的太多,孩子產生了逆反心理。其實如果是一些不那麼讓孩子感興趣的事情,孩子是需要一個情緒上的緩衝期的,父母剛提了一個要求,孩子來沒來得及適應,就又收到一個急促的提醒,這確實挺讓人煩躁的!

此時孩子是沒有興趣去聽和思考父母說了什麼的,他們的感受只會是父母太苛刻,太難相處,然後他們就會下意識的去反抗,而最好的反抗就是慢慢吞吞啥也不做。尤其是孩子年齡越大,自我意識就越強烈,也就越容易逆反,你不是催嘛,我就是不做,看你怎麼辦!

這時就需要父母學會“Let go”,減少催促的次數,說一遍,確保孩子聽到並且理解就可以了。如果已經造成了不好的後果,也千萬別“給你說了多少次了就是不聽”,這會讓孩子覺得有媽媽在這裏託底。

最好的辦法是讓他們自己體會後果,孩子們纔會明白這些事情雖然枯燥無味,但是卻是自己的責任,這種責任感會對孩子形成一種外界的無形約束。

父母們也可以用鬧鐘代替催促。比如孩子不起牀,你可以和孩子約定好,媽媽進來叫你一次,接着會有兩次鬧鐘提醒你,第二次提醒是在七點半,如果第二次提醒你還是沒起來,那就趕不上八點鐘的課了。記住,媽媽只提醒你一次哦!

媽媽用品
寶寶用品
海淘用品
教育資訊
故事音樂
親子游戲
行爲習慣
性格養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