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育兒教育 > 0-1歲 > 嬰兒搖晃症候羣

嬰兒搖晃症候羣

來源:媽媽百科網    閱讀: 2.2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導讀」當小寶寶哭泣時,很多爸爸媽媽會抱着小寶寶搖啊搖,藉此安撫寶寶的情緒。但是,年輕的爸媽要注意了,這種搖晃有可能會引起嬰兒搖晃症候羣,寶寶可能會發生癲病、智力低下、肢體癱瘓。那麼什麼是嬰兒搖晃症候羣?嬰兒搖晃症候羣的表現有哪些?要怎麼預防嬰兒搖晃症候羣?下面媽媽網百科爲您一一解答。
嬰兒搖晃症候羣
什麼是嬰兒搖晃症候羣

所謂“嬰兒搖晃症候羣(Shakeninfantsyndrome)”,是指瞬間以不當的方式劇烈搖晃嬰幼兒,或長時間無數次的快速搖晃嬰幼兒,這樣容易造成寶寶腦部傷害,甚至死亡。

媽媽網專家提醒父母,在嬰幼兒1-2個月大時,因頭部發育尚未完整,加上頸椎無法承受腦部重量,哄睡過程中劇烈搖晃會讓嬰兒腦內呈現碎豆腐狀,很有可能出現腦震盪現象甚至是腦內出血。嬰兒搖晃症候羣是可怕的,因爲它會導致寶寶癲病、智力低下、肢體癱瘓,嚴重會令寶寶死亡。

嬰兒搖晃症候羣的表現

目前臨牀病例多發生於0-4歲的嬰兒,但主要好發對象爲0-8個月大的嬰兒,原因是嬰兒頸部較爲柔軟、脆弱,及其身體比例和大人有差異。嬰兒頭部的重量也約佔全身重量的1/4,加上嬰幼兒顱底較爲平坦,腦部不易固定,頸部又欠缺支撐力,因此,當大人或外力施予部當激烈搖晃,或是將嬰幼兒背在大人背上,卻疏忽給予他們頸部支撐,都有可能導致嬰幼兒永久性的腦部傷害,產生許多後遺症,造成無法抹滅的遺憾。

1、腦出血。

不論大人還是孩子,腦內組織都如“豆腐”般脆弱,必須避免受到外力的撞擊,才能保護大腦組織的安全,特別是不滿1歲的寶寶,更需要注意頭部的安全。因爲出生時嬰兒大腦的重量已接近成人的二分之一,但體重大約只有成人的二十分之一,並且嬰兒的頸部肌肉羣肌力比較弱,不足以支撐寶寶的頭部。另外,嬰兒顱底及內面較平滑,腦組織固定不是很結實,受到強大的外力時容易晃動,大腦表面與頭骨下的靜脈相接的血管也會晃動。晃動的大腦組織很容易被突然改變的外力“撕裂”,引發硬腦膜下或蜘蛛膜下腔出血等急症,眼球玻璃體也會因劇烈搖晃而引起視網膜出血。

2、意識不清醒。

出血之後,顱內壓會急速上升,從而產生一系列症狀,如食慾不振、嘔吐、嗜睡、抽搐、四肢無力、意識昏迷等神經系統症狀。這種因人爲劇烈搖晃而引發腦出血,會引起諸多神經系統的症狀,就是“嬰兒搖晃症候羣”。有搖晃症候羣的寶寶,初期可能只是嗜睡、食慾不振或煩躁不安,接着會出現抽搐或意識不清等現象。抽搐也許是偶發或局部抽搐,但也有可能頻繁發生,嚴重者甚至造成昏迷或死亡。

嬰兒搖晃症候羣的危害

一次劇烈的搖晃就有可能會造成搖晃症候羣,但即使搖晃動作不劇烈,若長期反覆地施行,累積數次後,也容易讓寶寶出現這種症狀。有搖晃症候羣的寶寶,初期可能只是嗜睡、食慾不振或煩躁不安,接着出現抽搐或意識不清等現象。抽搐也許是偶發或局部抽搐,但也有可能頻繁發生,嚴重者甚至造成昏迷或死亡。

嬰兒搖晃症候羣的直接傷害是在大腦,腦部出血造成腦組織腫脹,進而壓迫腦神經,腦神經受損後是無法回覆到原先的狀況的,存活的寶寶多會留下不同程度的後遺症,日後將會出現學習障礙、語言障礙及動作發展遲緩。

因此,必須及早開展康復治療,通過合適的訓練學習,讓寶寶其它並未受傷的區域神經產生並代償已受傷神經的功能,促使寶寶發揮最大的潛能。另外,提醒家長,受過腦傷的寶寶需要更仔細的照顧,一定避免讓腦部再次受到傷害。

嬰兒搖晃症候羣的預防

一般而言,嬰兒搖晃症候羣絕大多數爲嬰幼兒遭受到家暴或保母虐待所導致,但是也有嬰幼兒哭鬧不休,嘗試安撫孩子的大人不得要領,在心煩意亂且氣憤的情形之下,瞬時失去控制,用力搖晃嬰兒而造成的。

不要以劇烈搖晃的方式安撫寶寶

寶寶哭鬧是有原因的,可能是沒睡好、想喝好、尿溼、身體不舒服等等。家長應給予愛心和耐心,找出孩子哭鬧的原因,切忌不要在用力搖晃寶寶。

抱/背寶寶頸部要支撐

除了激烈搖晃寶寶之外,在日常生活中,在抱或背的時候,必須給予寶寶頸部有力的支撐,並固定其頸部,避免搖晃寶寶頸部。寶寶的頸部能自行支撐頭部,約在6個月大時,在這之前,只要抱着寶寶,家長都應以手掌支撐住寶寶的頸部。

若使用揹帶,應選擇適合月齡並要有支撐頸部的功能的揹帶,避免頭部少了支撐力而搖晃。但現在有的寶寶似乎很早就能自行挺直脖子,一般來說,當寶寶會翻身後,就表示頭部的支撐力已足夠。

和寶寶玩遊戲別太激烈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激烈搖晃寶寶,和寶寶玩遊戲也可能會導致“嬰兒搖晃症候羣”。包括以下幾個遊戲:

1、在空中拋接寶寶。

2、將寶寶拋到牀上。

3、抱着寶寶旋轉。

4、讓寶寶坐在大人膝蓋上,往後用力翻躺。

5、過度依賴搖籃。

將小孩拋到空中再接住、抱着寶寶旋轉等這些遊戲,都有可能對寶寶造成傷害。寶寶在和大人玩遊戲時,有時會笑得很大聲開懷,但並不代表寶寶很快樂舒服,有時可能是因爲驚嚇過度而大笑。

如何正確安撫哭鬧中的寶寶

嬰幼兒顱底較爲平坦,腦部不易固定,頸部又欠缺支撐力,因此,當大人或外力施予部當激烈搖晃,或是將嬰幼兒背在大人背上,卻疏忽給予他們頸部支撐,都有可能導致嬰幼兒永久性的腦部傷害,產生許多後遺症,造成無法抹滅的遺憾。

1、掌控寶寶情緒

媽網百科提醒,雖然寶寶的哭聲會令家長心煩意亂,但“哭”是嬰兒對外溝通的語言,他們只能用不同的哭聲來表達自己的各種情感和要求。父母若能常與寶寶玩遊戲,觀察、瞭解他的喜怒哀樂,並適時給予迴應,就能與寶寶建立親密的互動關係。充分掌握寶寶的情緒狀況後,家長才能“見招拆招”。

寶寶哭泣的5個原因

①撒嬌。哭的聲音偏高,且哭了很久連一滴眼淚也沒掉,這是撒嬌的哭聲,也是想要媽媽抱抱。

②尿布溼了。若是聽起來較爲刺耳的哭聲,哭音尖銳並夾雜低音,就是寶寶尿布溼了,希望媽媽快幫忙換尿布。

③飢餓。仔細聽寶寶的哭音,可發現哭音中有“M”的音節,這是寶寶肚子餓了。

④想睡覺。哭聲聽起來比較低沉,則代表寶寶想睡覺了。

⑤生病。如果哭聲持續且反覆發作,可能代表寶寶生病了。如果哭聲尖銳異常或聲音由強變弱,就需要爸媽提高警覺嘍!

如何辨別寶寶哭聲含義

①父母應試着辨別新生兒哭聲代表的意義。

②先確認是否尿布溼、肚子餓。

③檢查身上有無起疹子、蚊子咬,或是因溫度太熱,導致不舒服。

④觀察寶寶的表情、肢體動作,以及量體溫,判斷有無異常。

⑤若安撫超過15分鐘仍哭鬧不休,且食慾不好,可能是腸胃炎或其他疾病,應儘速就醫。

2、幫寶寶按摩

父母可幫寶寶按摩,還可以通過身體的親密接觸以緩解寶寶的情緒,父母可拿玩具或外出散步吸引寶寶以轉移他們的注意力,讓寶寶停止哭泣。如果自覺快要失去耐心了,也不要勉強,應該請家中其他有經驗的成員幫忙哄寶寶,給自己鬆口氣的時間,避免因自身情緒失控做出令人遺憾的事情。

3、及時送醫治療。

如果安撫了很久還無法讓寶寶停止哭泣,這時最好考慮送醫,因爲在2~3個月大時,有嬰兒性腸絞痛的問題,5~9個月大則是腸套疊的好發年紀,需要專業的兒科醫師檢查,做綜合性的評估,才能真正解決寶寶的哭鬧問題。

備孕
懷孕
分娩
月子
新生兒
0-1歲
1-3歲
3-6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