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育兒教育 > 育兒指南 > 孩子自小逆反並並不是任性

孩子自小逆反並並不是任性

來源:媽媽百科網    閱讀: 2.0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兩三歲孩子處在第一反抗期

孩子自小逆反並並不是任性

孩子伴隨着年紀的成長,有自身的認爲了,成年人給他們的管理權還要隨着增加。兩三歲時,孩子正處在第一反抗期。

“孩子5歲了,不知道爲什麼,他總是跟我唱對臺戲,我使他往東,他卻硬要往西。我使他擦流鼻涕,他卻偏把流鼻涕弄到臉部。”一位母親煩惱地闡釋着,“3歲前,孩子挺乖的,伴隨着他一天天地成長,照理說應當更乖,可這孩子卻越來越愈來愈執着任性,你覺得‘小寶寶,到母親這裏來’,他偏說‘沒去’。這孩子真是在朝壞的層面發展趨勢……”

反抗性與獨立邏輯思維能力正相關

心理學專家曾做了那樣一個跟蹤調查:在2~5歲的孩子中,各抽出來l00名反抗性極強和基本上無反抗性的兒童,接着跟蹤調查她們至男孩青春期的狀況,結果發覺,存反抗性極強的l00名兒童中,有84人信念較頑強、有主見,有獨立剖析和分辨事情的工作能力。而在反抗性較差的兒童中,僅有26人信念較頑強,別的孩子做事不可以獨立地承包每日任務,作出決策。因而,兒童的反抗性個人行爲並不是徹底是一件錯事。歐美國家等國的父母十分重視孩子說“不”,“我家的孩子能說不上”,歐美國家的媽媽們經常爲孩子的這一發展非常高興。

孩子喜愛自己來是自我認同的出芽

兒童的判逆經常來源於她們對獨立的必須 和對成年人太多限定的叛逆。2~3歲,恰好是孩子的第一反抗期,孩子抵抗父母的個人行爲,他說道得數最多得話是“我不會”、“我是”、“自己來”,它是孩子自我認同的出芽。孩子逐漸尋找獨立,諸事喜愛自己來,回絕、得罪、唱對臺戲,變成孩子日常生活的基調。假如這時父母總感覺孩子小,不願給孩子自身辦事的支配權,或幫他幹了他想要做的事,結果孩子會因此惱怒,感覺被別人忽視,當然要反抗。孩子此刻要根據個人行爲證實,我能做這一做什麼。

獨立的要求並不是“任性”

總而言之,獨立的要求並不是“任性”,真真正正的任性是孩子一味地在化學物質或錢財層面提出要求。孩子判逆的主要表現是自身的發展趨勢,他期待能自身感受“自己來”的覺得。不甘日常生活在父母這一“不許動”,那一個“不能”的標準下邊。假如將你體貼入微的照顧形容成雞蛋殼得話,他如今便是脫了殼的雛雞。3歲的這次困境,意味着孩子不會再是寶寶,他是“少年兒童”了!假如一切包辦代替或一味地斥責、處罰,只能讓孩子做事束手束腳、強拗固執,父母僅有適當地釋放壓力,纔會讓孩子覺得自身是個勝者,參加者和主宰!

備孕
懷孕
分娩
月子
新生兒
0-1歲
1-3歲
3-6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