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育兒教育 > 分娩 > 產後出血的定義和病因

產後出血的定義和病因

來源:媽媽百科網    閱讀: 1.3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產後出血的定義和病因

近年來,隨着醫療水平的進步,我國的產婦因爲產後出血導致死亡的比例雖然逐年在下降,但產後出血一直是導致我國孕婦乃至全球孕婦死亡的主要原因。而且,我國產婦產後出血的比例遠遠高於全球,客觀反映我國醫療水平的落後性,那麼,關於產後出血的定義是什麼?病因又是什麼呢?本文將帶你一起探討。

產後出血的定義

各指南對產後出血的定義有所不同,但都以500ML爲最低標準。傳統的產後出血定義爲產後24 h出血量達到或超過500mL,多數指南認爲出血≥1000 mL即爲嚴重產後出血。雖然估計產後出血量的方法多種多樣,但尚無足夠證據推薦任何一種估計方法,故應該重視出血量估計不準確的客觀現實,尤其應重視低估出血量可能帶來的嚴重後果。因此,不建議以估計出血量作爲指導臨牀處理的惟一標準,我國的指南推薦結合臨牀表現(稱重法、容積法、面積法、休克指數法)來估計產後出血量。

產後出血的病因

1、胎盤因素

胎兒娩出後10分鐘內胎盤未娩出、陰道大量流血應考慮胎盤殘留、胎盤部分剝離、胎盤粘連或植入等;

治療方法:取出胎盤。

2、子宮收縮乏力

胎盤娩出後宮底升高、質軟、輪廓不清、陰道流血多;

治療方法:按摩子宮、使用宮縮劑、宮腔填塞、結紮盆腔血管、切除子宮。

3、軟產道損傷

胎兒娩出後立即發生陰道流血,色鮮紅,應考慮軟產道損傷;

治療方法:徹底止血逐層縫合裂傷。

4、凝血功能障礙

持續性陰道流血、血不凝、止血困難、全身多部位出血、瘀斑血小板、纖維蛋白原減少、凝血酶原時間延長;

治療方法:輸新鮮血、補充血小板、纖維蛋白原、凝血因子、處理DlC。

產後出血仍是產科的熱點問題之一,希望相關政府機構進一步提高產科醫生對產後出血的重視程度,不斷完善產後出血麻醉指南以進一步提高我國圍產期麻醉管理水平,造福我們國民生活。

備孕
懷孕
分娩
月子
新生兒
0-1歲
1-3歲
3-6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