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育兒教育 > 育兒指南 > 不要讓孩子眼裏只有母親

不要讓孩子眼裏只有母親

來源:媽媽百科網    閱讀: 5.81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媽媽這個工作的靜顏已經三年了,無論如何都是熟人,但每天都很累。孩子上幼兒園,周圍有爺爺奶奶照顧,爲什麼這麼累?

不要讓孩子眼裏只有母親

咳嗽,別說了。兒子眼裏只有我的母親,別人誰也不要。每天下班從一推開家門開始,我就被這小祖宗粘上了,給他講故事,陪他玩遊戲,還得聽他講東講西,稍有走神,就遭到抗議。這還不算,吃飯要我喂,拉屎要我擦,洗澡也得我來搓……家裏人有心插手,他立馬不幹了,好像就我一個人享有照顧他的特權。唉,誰讓人家是咱兒子呢?咱認了!”

靜顏自己說起來又悲壯又幸福。我不敢一起生活。因爲這樣下去,肯定會有問題。

從孩子的心理髮展過程來看,孩子依戀母親是正常的。特別是1歲到2歲的幼兒,對特殊人的喜好更加強烈,他們把和他們早晚交往的母親視爲安全基地,和母親分手的話,就會緊張、恐怖,也就是說會出現分離不安。但通常3歲以上的孩子就應具有一定的自理能力,對家人的親近之情雖有差別卻絕不應拒斥。類似靜顏兒子這樣的顯然已經屬於過度依戀了。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多是由於母親對孩子的過度保護。尤其是在嬰幼兒時期,初爲人母的總對別人放心不下,對孩子事事親力親爲,與孩子形影相隨,從而使孩子很少有機會和爸爸以及其他親人親密接觸,這樣在孩子眼裏心裏自然就只有媽媽而沒有別人了。

孩子的眼裏只有媽媽,問題不只是媽媽累,更重要的是這種過度依戀如不加以控制,會嚴重影響孩子自立能力、獨立生活意識的形成和發展;還會減少孩子和父親等男性在一起的接觸機會,不利於孩子尤其是男孩學習勇敢、堅毅、果斷等男性性格,過多地具有陰柔、嬌弱、細膩等女性的性格特徵,有礙孩子個性的全面發展,甚至影響其成年後對異性的情感以及婚姻生活。

改變這種情況的最基本方法之一是家庭協商一致,故意在一段時間內減少母子關係的時間,父親和其他家庭負多教育責任。特別是父親儘量和孩子一起玩刺激、精彩、有趣的遊戲,讓孩子感到母親不在也很開心。

如果由於客觀原因只能由媽媽帶孩子,做母親的也要儘量帶孩子和更多的人在一起,而不是隻讓孩子面對媽媽一個人。比如可以帶孩子到公共場合,引導孩子和其他小朋友玩,分散孩子對媽媽的依戀。

孩子到了入園的年齡,一定要送去幼兒園,這樣也可以有效地減少孩子和媽媽在一起的時間。另外,在幼兒園的集體生活中,孩子容易感受到和大家在一起的樂趣,即使暫時不習慣,也會慢慢習慣。

無論採取哪種方式,重要的是母親的堅持和果斷。絕不能因爲孩子的哭鬧而心軟。別看孩子年齡小,他們其實深諳媽媽們的這一心理弱點,以此牽着媽媽的鼻子走。那樣的話,要扭轉孩子對媽媽的過度依戀就更難了。

在某種程度上,只有成爲冷酷的母親,才能成爲堅強的孩子。

備孕
懷孕
分娩
月子
新生兒
0-1歲
1-3歲
3-6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