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營養指南 > 食材 > 土豆絲餅的做法

土豆絲餅的做法

來源:媽媽百科網    閱讀: 1.1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導讀」土豆絲餅的做法方便省時,簡單卻不失美味,吃時再蘸點自己喜歡的醬,那就更完美了。那麼我們具體來看看土豆絲餅該怎麼做呢?
土豆絲餅的做法
土豆絲餅的做法

土豆絲餅很好吃,那麼該怎麼做呢?

1、土豆1個洗淨去皮擦成絲。

2、往土豆絲里加點香蔥末。

3、再加小半勺麪粉--麪粉一點就夠了。

4、用適量鹽、胡椒和雞精調味攪拌好(剛洗淨擦好的土豆會有點水分,麪粉如果沒加多,是不需要加水的)。

5、鍋裏放油,取適量土豆絲糊,用手稍微握成形,放鍋裏慢火煎。

6、一面煎至成形微黃後,翻面繼續將另一面也煎熟即可。

營養功效

1、和中養胃、健脾利溼:土豆含有大量澱粉以及蛋白質、B族維生素、維生素C等,能促進脾胃的消化功能。

2、寬腸通便:土豆含有大量膳食纖維,能寬腸通便,幫助機體及時排泄代謝毒素,防止便祕,預防腸道疾病的發生。

3、降糖降脂、美容養顏:土豆能供給人體大量有特殊保護作用的黏液蛋白。能促持消化道、呼吸道以及關節腔、漿膜腔的潤滑,預防心血管和系統的脂肪沉積,保持血管的彈性,有利於預防動脈粥樣硬化的發生。"每週吃5個馬鈴薯,患中風的危險性減少四成。"土豆同時又是一種鹼性蔬菜,有利於體內酸鹼平衡,中和體內代謝後產生的酸性物質,從而有一定的美容、抗衰老作用。

4、補充營養、利水消腫:土豆含有豐富的維生素及鈣、鉀等微量元素,且易於消化吸收,營養豐富,在歐美國家特別是北美,土豆早就成爲第二主食。土豆所含的鉀能取代體內的鈉,同時能將鈉排出體外,有利於高血壓和腎炎水腫患者的康復。

做土豆絲餅的竅門

土豆絲餅好吃但該怎麼做呢?

1、土豆絲最好切的細一些,最偷懶的方法是選用擦絲器,又快又省力。

2、土豆絲裏不用加麪粉,因爲土豆本身就含有大量澱粉,加了雞蛋液後,會很好的黏合,不必擔心煎制的時候散開。

3、最好選用平底鍋來煎,土豆絲雞蛋糊下鍋後要攤平,使其厚薄一致,受熱均勻。

4、變綠生芽的土豆不能吃。購買土豆時,勿選發芽土豆和發綠土豆。土豆發芽或變綠後,芽孔周圍就會含有大量的有毒龍葵素,這是一種神經毒素,可抑制呼吸中樞。

5、快餐中的炸薯條,加工過程中破壞了大量維生素C,使營養成分大大降低。吃炸薯條,易增加脂肪的攝入量,要儘量少吃。

6、土豆泥是治療胃潰瘍的食療祕方,每天空腹時吃兩次,二十天到一個月左右,病情會明顯好轉。

做土豆絲餅的注意事項

做土豆絲餅時該注意哪些呢?用小火煎哦,不然的會糊,而且根本就不熟。適當放油,放油多了太膩。我們再一起來看一下土豆絲該怎麼切呢? 土豆絲雖然好吃,但是切絲卻是個麻煩事!刨絲器雖然省事,口感上卻差之千里!特別是第一步切片的時候,他們很總是粘刀,然後亂跑。這就給之後切絲就造成很多困擾。曾經見過有人在刀上面粘牙籤,使土豆片一片一片有序的脫落。不過,我較着這個方法稍微有點麻煩,今天我介紹個簡單的方法,同樣有效哦!無需額外粘貼東西,簡單省事呢!

1、土豆去皮,切片,頭幾片先慢慢切下來,待帶第5、6片的時候,選擇一片粘刀上面

2、中間位置,土豆本身含有很多汁液,所以很容易粘,無需擔心

3、再切的時候,這個土豆片就會阻礙其他片片粘刀,順利地落地,一片一片地摞起來,這就爲以後切絲奠定了牢靠的基礎。

關於土豆絲的一些其他小技巧:

1、手切的土豆絲比擦出來的土豆絲口感要好許多。

2、切後的土豆絲一定要先洗去澱粉,然後在涼水中浸泡一會兒再焯水,這樣土豆的口感才清脆。

3、土豆絲焯水的時間視個人喜好不同自由調整。

4、焯水後的土豆絲一定馬上過涼水(涼開水),這樣才能保持土豆絲的爽脆口感。

5、儘量不要選擇深色的調味品,會影響美觀哦!

土豆絲餅的營養價值

土豆絲餅既好吃有含有豐富的營養價值。那麼土豆絲餅有哪些營養價值呢?

1、和中養胃、健脾利溼:土豆含有大量澱粉以及蛋白質、B族維生素、維生素C等,能促進脾胃的消化功能。

2、寬腸通便:土豆含有大量膳食纖維,能寬腸通便,幫助機體及時排泄代謝毒素,防止便祕,預防腸道疾病的發生。

3、降糖降脂、美容養顏:土豆能供給人體大量有特殊保護作用的黏液蛋白。能促持消化道、呼吸道以及關節腔、漿膜腔的潤滑,預防心血管和系統的脂肪沉積,保持血管的彈性,有利於預防動脈粥樣硬化的發生。"每週吃5個馬鈴薯,患中風的危險性減少四成。"土豆同時又是一種鹼性蔬菜,有利於體內酸鹼平衡,中和體內代謝後產生的酸性物質,從而有一定的美容、抗衰老作用。

4、補充營養、利水消腫:土豆含有豐富的維生素及鈣、鉀等微量元素,且易於消化吸收,營養豐富,在歐美國家特別是北美,土豆早就成爲第二主食。土豆所含的鉀能取代體內的鈉,同時能將鈉排出體外,有利於高血壓和腎炎水腫患者的康復。

食材
能不能吃
保健食品
四季養生
食譜
營養
養生飲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