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育兒教育 > 分娩 > 剖腹產後吃什麼

剖腹產後吃什麼

來源:媽媽百科網    閱讀: 1.4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導讀」選擇剖腹產的媽媽,在產後恢復的過程中,比順產的媽媽需要更多的護理。而因爲有傷口的緣故,在飲食上也就多了幾重禁忌,剖腹產後吃什麼,怎麼吃就成了新手媽媽們關心的問題。怎麼樣才能避免剖腹產後的不良影響,同時能下奶通乳,有益產後恢復呢?
剖腹產後吃什麼
剖腹產後的飲食注意事項

1.進行剖腹產手術後的6小時內,新媽媽應當禁食、禁水;

2.進行剖腹產手術後的6小時後,未排氣可進食白開水及半流食,半流食包括粥、魚湯、豬蹄湯等湯類;

3.當排氣後,剖腹產的新媽媽就可以吃些東西了,爲了促進乳汁分泌及減少產後便祕,飲食要注意多喝湯、汁,多吃蔬菜及水果,有助產後保養,產後恢復等等;

特別提醒剖腹產的新媽媽注意,在未排氣期間,飲食有諸多需要注意的地方。煮雞蛋、炒菜、肉塊、米飯等都不宜食用。另外包括巧克力、紅糖水、甜果汁及牛奶等甜食也應當遠離,以免引起腹脹。

gt;>>注意:剖腹產媽媽月子不宜吃魚和人蔘

剖腹產後的營養飲食要點有哪些

1.剖腹產的新媽媽注意飲食要避免寒涼、辛辣的食物。產後多虛多瘀,應禁食生冷、寒涼之品。生冷多傷胃,寒涼則血凝,惡露不下,會引起產後腹痛、身痛等諸多疾病。產後失血傷津,多陰虛內熱,故蔥、姜、大蒜、辣椒等辛辣大熱的食物應忌食。如果進食辛辣的食物,不僅容易引起便祕、痔瘡等,還可能通過乳汁影響嬰兒的腸胃功能。

2.另外,不少家庭在新媽媽月子期間都會做些大補的飲食。其實剖腹產後飲食不宜大補。和動物的生育一樣,人類在妊娠期間已經爲日後生產作好了準備。滋補過量的產婦易患肥胖症,從而引發多種疾病。產婦肥胖還可以造成乳汁中脂肪含量增多,最終導致嬰兒的肥胖或腹瀉。

3.別忘了蔬菜、水果。很多新媽媽在產後,都會吃些進補或下奶的食材,卻忽視了最普通的蔬菜和水果。另外,有傳統觀念認爲,二者“水氣大”,吃了會傷身體,殊不知新鮮的蔬菜和水果,不僅可以補充肉、蛋類所缺乏的維生素C和纖維素,還可以促進食慾,幫助消化及排便,防止產後便祕的發生。

4.中藥食療要慎重。爲了產後恢復和通乳,不少家庭都會做些食療調理,但是中藥食療也要對症,不可自行亂補。身體正常的產婦不需要藥物進補,可針對症狀用些中藥,配合食療調理。如缺奶可用王不留、通草、豬蹄、桔梗等以通經下乳;產後腹痛、便祕可酌加當歸、桃仁、核桃仁、黃酒以活血化淤,潤腸通便。

gt;>>注意!剖腹產媽媽的五大產後進食要點

剖腹產後吃什麼有助傷口癒合

剖腹產的新媽媽,因爲有傷口所以在產後護理上要格外注意。因有傷口,同時產後腹內壓突然減輕,腹肌鬆弛、腸子蠕動緩慢,易有便祕傾向,飲食的安排與自然產應有差別,一般來說,傷口癒合過程中最需要的營養元素包括:蛋白質、氨基酸、維生素、碳水化合物等。

蛋白質:瘦肉、牛奶、蛋類等都是富含蛋白質的食品。飲食中增加蛋白質能促進傷口癒合,減少感染機會。

維生素A:能夠促進傷口癒合。它主要存在於魚油、胡蘿蔔、西紅柿等食物中。

維生素C:可以促使傷口癒合。存在於各種蔬菜、水果中,大棗、辣椒是維生素C的寶庫。

鋅:缺鋅會使纖維細胞功能下降。鋅主要存在於木耳、海帶等食物中。

脂肪:脂類的缺乏會導致傷口癒合缺損。魚油中含有豐富的脂肪酸,具有抗炎作用,對傷口癒合有一定益處。

葡萄糖:糖是人體主要的供能者,供給充足的能量是傷口癒合不可缺少的。在傷口癒合期可多吃含糖豐富的水果,既增加糖分,又能攝取足量的維生素。

剖腹產後吃什麼能補血

剖腹產後,新媽媽可以通過飲食補血。在不違反剖腹產飲食禁忌的前提下,多吃些含鐵豐富的食物。肝臟、腎臟、心臟、胃腸和海帶、紫菜、黃豆、菠菜、芹菜、油菜、番茄、杏、棗、橘子等,民間也常用大棗、花生衣作爲補血食品。B族維生素(維生素B12、葉酸)是紅細胞生長髮育所必需的物質,動物肝臟和瘦肉中含量較多,綠葉蔬菜等也含有葉酸,可多食用。蛋白質是構成血紅蛋白的重要原料,貧血病人應多食用含蛋白質豐富的食物,如牛奶、魚類、蛋類、黃豆及豆製品等。

若新媽媽在剖腹產後出現中度以上貧血的狀況,醫生往往會給產婦開些補血的鐵劑。因爲較嚴重的貧血若單純靠食補,效果非常慢,會影響產婦產後的恢復。鐵劑在偏酸性的環境下更容易吸收,所以同時加服維生素C將有利於鐵劑的吸收。

剖腹產後吃什麼有助分泌乳汁

產後通過食補下奶是很常見的情況。但是剖腹產的新媽媽要注意,由於腹部有傷口,考慮到傷口是否會發炎的問題,下奶的飲食還是需要慎重選擇,不能盲目的爲了下奶而吃一些容易引起發炎的食物。

剖腹產媽媽的膳食中要有充足的蛋白質、礦物質、維生素,脂肪不要過多。因乳汁中含有90%的水分,所以要多喝湯水,如雞湯、豬蹄湯、鯽魚豆腐湯、骨頭蔬菜湯等,最好每日還喝些牛奶或豆漿。

備孕
懷孕
分娩
月子
新生兒
0-1歲
1-3歲
3-6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