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育兒教育 > 3-6歲 > 孩子不喜歡打招呼就批評 別把不懂禮貌安在孩子身上

孩子不喜歡打招呼就批評 別把不懂禮貌安在孩子身上

來源:媽媽百科網    閱讀: 1.93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是不是每個人都有這個經歷,小時候走親戚都會被爸爸媽媽說要喊人,要懂禮貌,要和別人打招呼呢,相信你也經歷過,並且還用在自己孩子身上要他逢人就喊,不過孩子不打招呼就不對了嗎,孩子不打招呼是不對的嗎,本站小編研究了一下併爲大家帶出相關解答。

孩子不打招呼

孩子不喜歡打招呼就批評 別把不懂禮貌安在孩子身上

孩子非常怕跟人打招呼,每次要他跟人打招呼,就抿着嘴、一邊往後縮,一邊鉤着眼睛看爸爸媽媽,不說就是不說。你站在一旁,害怕得罪了對方,覺得尷尬極了,覺得自己沒把孩子教好,你忍不住開始責備:“小孩子不可以這麼沒有禮貌……”

你覺得鬱悶極了:“真是不公平,爲什麼別人家的孩子就那麼活潑,自來熟,討人喜歡,自己家的孩子就這麼不開竅呢?

孩子不打招呼就批評的危害

孩子不喜歡打招呼就批評 別把不懂禮貌安在孩子身上 第2張

讓孩子產生罪惡感

每個寶寶都要正視一個成長難題:罪惡感。它與“好奇、主動探索”息息相關。害羞的寶寶並非不想打招呼,只是需要時間去觀察、確認。而自己最信任的爸爸媽媽卻說自己無禮,他就會覺得自己真的不夠好,給父母丟臉了。

刺傷孩子的自尊心

深深瞭解被大人說“沒禮貌”的感覺,是一種羞愧,也是一種挫敗。羞愧的是自己不好,嘴巴不甜;挫敗的是自己做不好,讓成人失望。而這種種的感覺,都得同時在大庭廣衆、衆目睽睽之下,被揪出來。”一位臺灣的教育博士如是說。一個孩子,如果從小就覺得自己一無是處,長大後不是過度虛榮,就是過度自卑。

長大後不能正視自己的感情

孩子原本是獨立的個體,在被大人逼迫時,卻不得不屈從於強大的父母,他們害怕被自己最信任的人說“沒禮貌、不聽話、丟臉”,寧願犧牲自己的感受去迎合父母。長此以往,孩子覺得不應該正視自己的想法、情緒和感覺很正常,日後也不會正視他人的想法、情緒和感覺。這樣的輪迴,會讓孩子變得冷漠,既不會調節自己的情緒,也不會和別人產生情感共鳴。

孩子不打招呼怎麼做好

孩子不喜歡打招呼就批評 別把不懂禮貌安在孩子身上 第3張

心理學家的建議是這樣的:

一、可以私下問孩子,爲什麼不願意和別人打招呼,想用什麼樣的方法打招呼;可以問你們的孩子,爲什麼在家裏那麼皮,到了外面連招呼也不敢打?

其實孩子長大了四五歲的時候,已經有了自己的一套觀點,他可以用他的方法去交朋友,大人只是在旁邊看着就行了。從小就得到父母敬重的孩子,長大以後也格外有自信。

二、家長做好自己就可。

家長在遇到熟人、鄰居、朋友的時候,如果不是很反感的人,都可以儘量和對方熱情地打招呼,甚至是面對這陌生人,也不妨施予微笑。你在做,孩子在看,你用什麼樣的態度對別人,孩子都會默默地記住心裏。

你就是孩子的一個榜樣,父母有禮貌和修養,孩子也差不到哪裏去。

如何尊重的方法讓孩子懂禮貌

孩子不喜歡打招呼就批評 別把不懂禮貌安在孩子身上 第4張

不要給孩子“害羞”的心理暗示:當寶寶在陌生人面前表示沉默,父母不要強迫他們,更不要說“你怎麼這麼內向”。“內向”的標籤一旦貼上,寶寶就會認定自己是個害羞的人、一個不受歡迎的人,自己會變得越來越閉塞。

多帶寶寶走出家門:讓寶寶多和其他人接觸,和同齡小朋友一起旅行、一起唱歌、一起跳舞,幫寶寶克服害羞心理。

給他充足的時間做準備:當孩子拒絕打招呼,可以說“沒關係,媽媽知道你還沒和阿姨熟悉”,這樣會緩解孩子的緊張心、戒備心以及逆反心。

當孩子有進步,一定記得適度表揚:上次孩子進入陌生環境,熟悉過程需要二十分鐘,當下次他只需要十分鐘時,一定要及時表揚和鼓勵。

多和孩子進行有效溝通:孩子在家裏活潑外向,在外卻內向警戒,這時一定多和孩子聊天。比如問她爲什麼今天不和阿姨打招呼,孩子的原因有時很可愛,比如覺得阿姨的假睫毛怕怕,不喜歡叔叔的鬍子等。如果有這種具向的原因,孩子就是真的害羞了。

一些規則家長要首先做到:當孩子有社交慾望,爸爸媽媽要注意以身作責,比如在路上和鄰居打招呼時聲音要清晰、音量大小要適度、眼睛要直視等,父母是社交能手,孩子才能禮貌大方。

多玩社交遊戲:模擬繪本中的場景,比如和孩子模擬《牙醫怕怕,鱷魚怕怕》的場景,孩子做醫生,家長做鱷魚,或角色互換,以增強孩子的表達能力,達到孩子熟悉社交禮儀的目的,讓他們敢於表現自己。

備孕
懷孕
分娩
月子
新生兒
0-1歲
1-3歲
3-6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