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營養指南 > 食材 > 海蔘的營養價值

海蔘的營養價值

來源:媽媽百科網    閱讀: 7.94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導讀」海蔘是爲人們所熟知的宴席佳餚,更是滋補身體的珍品。海蔘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和鈣等營養成分,其營養價值較高,如今它既是一種普遍的餐桌美味,更是被廣泛利用爲調理身體,治療疾病的補藥珍品。
海蔘的營養價值
海蔘的營養價值

海蔘是爲人們所熟知的宴席佳餚,是滋補身體的珍品,其營養價值較高,每百克水發海蔘含蛋白質14.9克,脂肪0.9克,碳水化合物0.4克,鈣357毫克,磷12毫克,鐵2.4毫克,並含有維生素B1、B2、尼克酸等。海蔘在組成成分上有一定特點,即含膽固醇極低,脂肪含量相對少,是一種典型的高蛋白、低脂肪、低膽固醇食物,對高血壓、高脂血症和冠心病患者尤爲適宜。

在醫學史上,講到海蔘能滋陰補血,健陽潤燥,調經,養胎,利產。可見,海蔘也有滋補肝腎、強精壯陽的作用,凡有久虛成癆、精血耗損,症見眩暈耳鳴、腰痠乏力、夢遺滑精、小便頻數的患者,都可將海蔘作爲滋補食療之品。此外,因海蔘似海帶、海藻等海產品,含有一定量的碘,故還有促使新陳代謝旺盛、血液流暢的作用,因此對高血壓患者極爲適宜,並可治療陽痿、遺精等症。

對於高血壓、血管硬化、冠心病患者而言,海蔘的營養和藥用價值很高,可將海蔘30克,加水適量,燉爛,再加入冰糖適量燉一會,待冰糖溶化,於早飯前空腹服用對病情有緩解作用,當然作爲美食來食用也是相當美味的。

海蔘是什麼

海蔘,是一種名貴海產動物,因補益作用類似人蔘而得名。海蔘味甘鹹,補腎,益精髓,攝小便,壯陽療痿,其性溫補,足敵人蔘。更有具有提高記憶力、延緩性腺衰老,防止動脈硬化、糖尿病以及抗腫瘤等作用。隨着海蔘價值知識的普及,海蔘逐漸進入百姓餐桌,其肉質軟嫩,營養富,是典型的高蛋白、低脂肪食物,滋味腴美,風味高雅,是久負盛名的名饌佳餚,是海味“八珍”之一,與燕窩、鮑魚、魚翅齊名,在大雅之堂上往往扮演着“壓臺軸”的角色。

在我國海域出產的可以食用的海蔘有20多種,主要產於黃海、渤海海域,也就是遼寧沿海和山東沿海等地,又稱北方刺蔘,他們喜歡棲息於水流緩穩、海藻豐富的細沙海底和岩礁底,體色呈現出黃褐、黑褐、綠褐、純白或灰白等特徵。如今,海蔘已成爲一種普遍的餐桌美味,也被廣泛利用爲調理身體,治療疾病的補藥珍品,深受人們喜愛着。

海蔘的食療功效

海蔘的價值不僅在於藥補上,在飲食上價值也十分明顯。通常情況下,海蔘有着以下的食療功效,因海蔘含有蛋白質、鈣、鉀、鋅、鐵、硒、錳等活性物質外,海蔘體內其它活性成分有海蔘素及由氨基已糖、已糖醛酸和巖藻糖等組成刺蔘酸性粘多糖,另含18種氨基酸且不含膽固醇。因爲海蔘性溫,具有補腎益精、滋陰健陽,補血潤燥、調經祛勞、養胎利產等陰陽雙補功效。能提高男性內分泌能力,提高女性的新陳代謝,促進性激素分泌能力,提高性功能。

另外,海蔘適合與瓊珍靈芝搭配食用,具有增強人體免疫力,輔助治療糖尿病,病後或術後修復的作用,非常適合身體虛弱的人羣用於調理身體。從中醫角度而言,食用海蔘對人體的作用主要補腎固本,只要人體腎臟強健,各器官經絡都會相應強健,最終人體會更加健康,抵抗疾病的能力大大增強。那從西醫角度講,海蔘中含有的活性物質酸性多糖、多肽等能大大提高人體免疫力,人體只要免疫力強,就能抵抗各種疾病的侵襲。海蔘之所以成爲重要的補品,不僅在於它的營養價值的豐富,還在於海蔘適合廣泛的人羣食用,療效顯著。

海蔘的食用忌宜

海蔘中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和鈣等營養成分,因自身較高的營養價值及適合食用人羣較多而被廣泛地運用於藥補中及食療上,但當然其中也有一些人羣不適宜食用海蔘。下面小編爲您詳細介紹適宜及不適宜的人羣,大家在食用時要根據自身的具體情況而選用哦!

首先,適宜人羣糖尿病、貧血等慢性消耗性疾病、腫瘤放、化療患者的康復期保健、動脈硬化、高血壓、高血脂等心腦血管疾病患者、免疫力低下、體虛、畏寒、多汗、經常感冒者、氣管炎、關節炎、類風溼、骨質疏鬆等、失眠、多夢、耳鳴、心慌氣短、頭暈眼花、記憶力減退者、都市白領、愛美的現代女性及孕婦、產婦,對於這個人羣而言,海蔘能夠發揮其重要的藥效作用。

而對於以下情況來說,選擇食用海蔘時就應該多注意,兒童一般不宜多吃海蔘、有類風溼的人也要少吃或者不吃海蔘、在吃一些個別中藥時,也要少吃或不吃、傷風感冒、身體發熱者不宜進食、海蔘潤五臟,滋津利水,脾胃有溼、咳嗽痰多、舌苔厚膩者不宜食用,以及容易對蛋白質過敏的人也不易多吃海蔘。另外,需要特別注意的是,海蔘不能和葡萄、柿子、山楂等水果同吃以及甘草、醋也不能一起食用,年齡太小的兒童最好少吃海蔘,體格虛弱的兒童可以適當多吃。

小編建議,爲了能夠健康地生活,在選擇滋補食品上要了解清楚其功效及價值,選擇最合適的纔有可能調養出健康的身體和生活。

食材
能不能吃
保健食品
四季養生
食譜
營養
養生飲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