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育兒教育 > 育兒指南 > 不要教孩子學習比較

不要教孩子學習比較

來源:媽媽百科網    閱讀: 1.9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8歲的小學生今年入學時買了156元的新書包,母親討厭不給他買,他哭着鬧着,最後用不買新書包,我退學威脅父母。

不要教孩子學習比較

這個少年今年上小學二年級,家裏的書包、文具堆積如山,足以開設文具店。但是,到了新學期,他總是買新文具,每次花幾百元。這次開學他看同學買了一個128元的書包,就非要逼着媽媽給他買一個156元的新書包,要把那個同學比下去。

比較是社會心理現象,是每個人都有的心理狀態,任何時代,任何社會都有比較心理。今天的小學生喜歡比誰的零花錢多,誰家有錢的中學生喜歡比誰的父母地位高,誰的網民喜歡酷的大學新生在報告之前就瞄準了三大。面對這些不健康的比較心理和比較行爲,應該如何引導呢?

小學五年級學生季丹家的電腦是親戚淘汰的舊東西,很難使用,但班上很多同學的電腦玩得很快。有一天,季丹終於建議買新電腦。母親不同意的理由是家庭經濟條件有限。季丹心裏不舒服,看到舊電腦頭腦就漲價了。晚上,母親和女兒交流,母親說:你們班的所有同學都有電腦嗎?季丹脫口而出:不是哇!有些同學連電腦遊戲都不知道發生了什麼,真可憐。母親說:真的,你和這些同學相比,我們的電腦還不錯孩子啊,有時用自己現有的東西和特長,比較下一個,比較優勢,比較自信!

兒童喜歡在生活享受方面向上比較,其心理和行爲受情緒控制缺乏理性,不能理解滿足人的需求受到一定條件的限制。對此,應該調整比的方向,將向上比改爲向下比,這也叫反攀比。反攀比要講究軟着陸、慢調度,不能簡單地訓斥和生硬地壓服。要堅持兩個重要原則:一是用孩子喜歡比較的同類物品進行比較。如果孩子喜歡別人的玩具,父母可以用別的玩具比較,讓孩子理解。有這個玩具,沒有別人的玩具,我們也沒有。二是與孩子周圍的夥伴相比,孩子容易接受,效果也很好。與隔代長輩的童年相比,孩子很難產生共鳴。

一位母親在電話裏說:我女兒很喜歡比較,前天回家告訴我班裏誰穿了漂亮的連衣裙,教室變得明亮了。昨天,又發現同學的髮飾是金絲,很有魅力。今天一到家,書包就不放了,羨慕某同學的父親用高級車接孩子……這讓我很傷心。一是對不起孩子,二是現在的孩子爲什麼不比較學習,只是吃,穿?”

顯然,這位母親發現了孩子攀比的興奮點不恰當,應該用改變攀比興奮點的方法來糾正。老師這位母親說:你知道他的父親一定經歷了辛苦才奮鬥成功。如果不努力學習,努力奮鬥,也許是不可能的。之後,老師也進一步合作,在班級工作中,不以容貌取人,不以衣服取人,包括評價、選拔、表揚、活動、巡邏、蹲下、笑容、遊戲等,只追求服裝的學生,老師最喜歡學習、講道德、修養、進步的學生家長與學校老師密切聯繫,班級輿論正確的話,不健康的比較風就不會吹來的個別學生不應該有的興奮點也沒有擴大的條件。

小學四年級的張虎,經常和同學進行四輪車比賽,他發現自己的車比不上別人,原因是車是攤位低價買的,沒有別人的高級。他向父親提出買新車的時候,父親說:你這麼熱衷於汽車,我也想知道這輛四輪車的內部是什麼樣的。之後,父子小心地把車拆開了……從那以後,張虎經常查資料,想自己組裝新車……之後,父親支持兒子參加學校的航空模型組。

這位父親的做法很機智。孩子比較新車的時候,父親明顯看到了孩子比較中的閃光點。於是,他用“我也想知道”激起了孩子的好奇心,使孩子的攀比心慢慢地被科技興趣所替代,形成了學習和探究的動力。用這種方法改變孩子的比較行爲,需要找到好的結合點,把孩子的比較行爲變成好的行爲習慣。這個變化的過程是從低到高,從點滴到成功的希望的過程,一下子跨度過大,要求過高,超過孩子的發展度,孩子就會減弱興趣,失去自信。細心的父母,對於有比較心理的孩子,只要找到切入點,就很難解決比較問題。

備孕
懷孕
分娩
月子
新生兒
0-1歲
1-3歲
3-6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