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營養指南 > 食材 > 炒土豆絲

炒土豆絲

來源:媽媽百科網    閱讀: 2.8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導讀」炒土豆是日常生活中常見的一種食物,土豆爲主要原料,先是把土豆切成大小均一的細絲,然後配以其他配菜,做成美味的菜餚。每個人都可以根據自己的口味對炒土豆進行不一樣改造。炒土豆並不難,但是很多人就是拿捏不好火候,所以容易粘鍋,所以這個時候很需要學習一些炒土豆絲的竅門,掌握了這些竅門就能夠炒出一盤美味的土豆絲。
炒土豆絲
炒土豆絲的做法

土豆是家庭日常飯桌中常見的一種食物,它富含膳食纖維,微量元素的食物,有助促進胃腸蠕動,疏通腸道,是大家眼中理想的減肥食品。更有專家認爲,每週吃5~6個土豆可使中風機率下降40%。土豆對治療消化不良、習慣性便祕、皮膚溼疹等症有良好的輔助效果,另外還可以降糖降脂,美容、抗衰老等,正因爲它的獨特功效,土豆成爲了不少年輕女士甚爲青睞的食物之一。炒土豆絲的做法有很多,每個人都可以根據個人的口味進行烹飪,下面小編整理了一下炒土豆常見的做法,大家可以借鑑一下,爲自己的廚藝添加新的元素。

酸辣土豆絲的做法步驟

1、土豆切細絲,儘量手切,刀功不行的話可以用搽絲的工具。

2、切好後過水沖洗乾淨,瀝水乾辣椒,根據喜好剪成細絲或整個放,還可以切點新鮮青椒絲調顏色。

3、油熱後先放花椒,炸香後放幹辣椒,別糊了,爆出香味立刻放土豆絲和青椒絲,翻炒變顏色馬上放點白醋。

4、最後放醋,蔥末蒜末,最後放放鹽,放味精,翻炒均勻

5、完整出鍋,可以上桌食用。

清炒土豆絲的做法步驟

1、將土豆用擦絲器擦成絲狀。

2、擦好的絲用水泡下洗淨澱粉。

3、鍋內倒油後放入蔥花和紅椒爆香。

4、倒入土豆絲。

5、加一勺葷油。

6、快速翻炒一兩分鐘,加少許食鹽調味即可出鍋。

生炒土豆絲的做法步驟

1、先將土豆颳去皮,洗淨,切成薄片、再切成細絲;

2、生薑也切成細絲;蔥切蔥花;

3、將鍋燒熱,入油適量,放入土豆絲、生薑絲,煸炒片刻;

4、加入少量清水,加蓋燜一會兒;

5、待土豆絲熟後,加入鹽、味精、醋等調味,撒上蔥花即可裝盤。

炒土豆絲的營養價值

很多人都知道土豆澱粉含量比較高,因爲害怕吃土豆長肉,所以不吃或少吃土豆,但營養專家告訴我們,因其營養豐富而有"地下人蔘"的美譽,土豆富含膳食纖維,科學合理地吃好土豆,不僅不會長胖,還可以保持苗條身材。土豆的營養成分非常豐富,100克土豆蛋白質含量約在2克~2.5克,而且土豆的蛋白質質量好,接近動物性蛋白,它含有特殊的黏蛋白,不但有潤腸作用,還有脂類代謝作用,能幫助膽固醇代謝。此外,土豆有齊全的8種氨基酸,還含有多種維生素,其中VC的含量比較多。土豆中鈣、磷、鎂、鉀含量也很高。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土豆儲存時如果暴露在光線下,會變綠,同時有毒物質會增加;發芽土豆芽眼部分變紫也會使有毒物質積累,容易發生中毒事件,食用時要注意。新膳食指南建議,每人每週應食薯類5次左右,每次攝入50克-100克。每100克土豆(馬鈴薯)含鉀高達300毫克,是20多種經常食用的蔬菜水果中含鉀最多的。

炒土豆絲的竅門

炒土豆絲並不是一件難事,但是有些人炒出來的土豆絲口感不好,綿軟沒有嚼頭,寡而無味,而且在炒的時候經常會粘鍋,所以說越簡單的菜,越可以考驗真功夫。在炒土豆絲的時候也是有小竅門的,只要掌握好這些技巧,炒土豆絲不在話下,並且能夠輕易做出味道可口的佳餚。

1、土豆絲要切的細,切得均一,這樣纔會受熱均勻,吃起來口感好。

2、土豆絲切好了,浸泡去澱粉,是關鍵竅門,如果不泡乾淨了,炒出來的土豆絲很粘。帶醋的水浸泡土豆絲,能夠有效防止土豆絲跟空氣接觸氧化變黑。

3、大火快炒是關鍵,火小了,菜容易粘鍋,不脆,一定要掌握好火候

4、如果不放生抽,可以加米醋或者陳醋,變成酸辣土豆絲。

5、加糖是爲了提鮮,所以要後放,不要加太多,否則菜發甜。

月子能吃炒土豆絲嗎

媽媽在坐月子的時候需要攝入合理的營養,以便通過母乳給寶寶補充足夠的營養。土豆是家庭日常飯桌中常見的一種食物,澱粉含量比較高,媽媽們食用澱粉含量這樣高的食物不知道會不會寶寶產生影響。其實,媽媽們大可放心,土豆可以滋潤腸胃,以防便祕。而且土豆不僅不會使人發胖,還有愈傷、利尿、解痙的功效,適合產後恢復的媽媽食用。另外建議最好是選擇清炒土豆絲,不要過多接觸酸辣口味,不利於產後傷口的癒合。

值得注意的是,坐月子時期的婦產科飲食應該多樣化,建議是廣泛攝取、合理搭配,尤其注意鐵和鈣的吸收。平時要多補充蛋白質豐富的食物,如各種肉類,雞肉、魚肉、豬肉,尤其是雞湯,可以下奶哦。平時要忌食寒涼蔬果,如西瓜、木瓜、葡萄柚、柚子、梨子、楊桃、橘子、蕃茄、香瓜、哈密瓜等。不宜多吃荔枝、龍眼、蘋果。另外要少吃鹽,少吃醬油,忌吃辛辣的食物。

食材
能不能吃
保健食品
四季養生
食譜
營養
養生飲食